Handi Renanta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雅加達的餐飲業工作,但直到六年前,他和妻子在雅加達的Kalimati Alley(該市唐人街Glodok的一部分)開了一家不知名的素食餐廳。據他說,這是這條胡同裏唯一的素食餐廳,印尼華裔Renanta負責前台,他不願透露姓名的妻子是廚師,提供沙茶和沙茶等印尼流行菜肴rendang,慢燉牛肉通常被認為是印尼米南卡堡美食的試金石。隻有在這裏,它們是用蘑菇、大豆和豆腐等蔬菜製作的。
雷南塔說:“調味料一般都是用來煮肉的。”她補充說,餐廳也盡可能避免用麩質烹飪。當地人現在稱他為“Ko Vege”,也就是印尼語中的“Vege兄弟”這是一種將敬語和昵稱結合起來的方式,因為他的生意隻賣蔬菜。
這種混合的方式——融合了中國、印度尼西亞和穆斯林的影響——是Kalimati胡同的核心。這條巷子靠近維哈拉法巴克提,雅加達最古老的中國寺廟,建於17世紀中葉。在印尼,卡莉馬蒂斯著名意思是“死河”。關於這條小巷的起源故事至少有兩個版本:第一種說法是,由於人口增長,一些小溪被關閉,以便修路,而另一種說法是,這條小巷是附近的森美蘭州的擴張,或者是一個傳統的交易市場。
在這裏,與Glodok的其他部分相比,供應商表現出更強的清真存在感:一bakpia(或“肉酥”)攤位放棄了常見的豬肉餡,而選擇了甜餡,以滿足堅持清真傳統的食客。在其他攤位上,更傳統的中國菜脫穎而出:A-Kin Kuo Tieh賣成箱的中式煎餃已經有20多年了。負責管理包括格羅多克在內的雅加達老城區的旅遊部官員多迪·裏亞迪(Dodi Riadi)講述了一個故事,一位80多歲的婦女記得看到一個街頭小販在賣東西帶來mipan這是20世紀30年代在卡利瑪蒂巷(Kalimati Alley)買的美味年糕。事實上,格羅多僅有的兩家米糕攤販之一在這裏開店,每個米糕的售價為7.5萬印尼盾(約合0.49美元);每份套餐有兩塊,配上棕櫚糖和炸蒜。
據負責雅加達老城的目的地營銷組織LWG DMO Kota Tua的誌願成員阿爾蒂娜·羅莎(Ardhina Rosa)說,Glodok反映了文化的混合。“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它的中國影響層,然後我們看到它的多民族影響層,”羅莎說。
這種影響來自一段令人擔憂的曆史。根據已故印度尼西亞曆史學家本尼·g·塞蒂奧的說法Tionghoa Dalam Pusaran政治在美國,19世紀初,雅加達的舊名巴達維亞(Batavia)有超過10萬華裔居民。格羅多克是荷蘭殖民政府於1741年在印尼首都建立的一個專門的華人定居點。但根據印尼記者Alwi Shahab和他的書貝塔維:東方女王不到一年前,荷蘭總督阿德裏安瓦爾克尼耶(Adriaan Valckenier)下令在格羅多克目前的周邊地區屠殺華人,造成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1萬名中國人死亡。總督指示這次屠殺是為了鎮壓華人對荷蘭政府的叛亂。
在20世紀60年代,華人成為了大屠殺最終導致50萬人喪生;近年來,在1998年5月的騷亂中,格羅多克被憤怒的暴民嚴重破壞,許多印尼華裔成為搶劫的受害者。人們認為華商與獨裁者蘇哈托(Suharto)勾結,引發了騷亂統治了這個國家三十多年,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,該國的反華情緒高漲。
盡管發生了這些事件,Glodok仍然蓬勃發展。在20世紀90年代,格羅多克被稱為印尼最大或“最擁擠”的電子產品中心:根據印度尼西亞在線新聞門戶網站Detik的報道,“在這個市場上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,從新的到翻新的或二手的。”近年來,由於網上購物越來越流行,銷售額一直在下降;一個新聞來源這表明下降始於2014年。現在,該地區主要被認為是一個美食旅遊目的地。
在談到格羅多克的中國文化時,雅加達好指南的聯合創始人兼導遊Candha Adwitiyo認為,盡管文化適應和當前的發展,中國文化並沒有衰落。他說:“這不是削弱,而是(文化)在調整。”“它隻是在進化和適應時代。”
多迪說:“當我在卡利馬蒂時,我感覺我在唐人街。”
蘭迪Mulyanto現居台灣的自由記者。纈草蓋是一名在印度尼西亞工作的自由攝影師。
編輯:Erin DeJesus